问: |
是什么吸引您成为了一名设计师的呢? |
|
|
答: |
设计师是非常讲究原创和独创性的,设计师所拥有丰富的想象、创新能力和前瞻性是设计师最大的魅力。 |
|
|
|
|
问: |
在设计领域,中国的设计师总是想将中西方的设计理念与精神融会贯通,造成中国众多建筑缺乏本土风格,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
|
|
答: |
所谓中西方的差别是正常的,这勿需置疑。但是中国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和经济制度都己经受西方影响了。这属于“现代化的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即是:现化代本身就发生在西方这样的背景下面,我们尝试西方的理性主义、逻辑思维。其实我们在五四时代就有对于中国要不要西化的争论,争论本身就是中国现代化的开始。但是中国真正的现代化还是改革开放以后。在这样一个环境前提下,我们再来说我们是不是要东西方结合,己经不需要了。从小的地方说,我们现在的房子,客厅卫生间厨房,都是西方生活的模式。而在之前,那就都是四合院,家族式的生活。而现在大多都是小家庭,也不再有以前那样的复杂的家族关系;从大的地方说,整个城市结构的发展,高层建筑的耸立,生活模式都全是西化的。慢慢的,很多当代的中国建筑师就把西式的东西做的比较透彻了,反而东方式的东西就做的少,做得很淡漠了;或者可以这样说:很多东西被遗忘了。我们的社会和业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文化意识显得较为淡漠,商业主义盛行,现在很多人就是简单在西方的轮廓上加点东方的元素,这种我觉得比较肤浅。在前面十几年的时候,我们在学习西方,西方是我们的蓝图、模型,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建设已经做得很好。今后,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也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
|
|
|
|
问: |
设计师就是一个魔术师,在空间这个领域中,运用光影,材质及自己的创意描绘一个个让人惊讶的场景。您觉得作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
|
|
答: |
好的设计师最应该具备的就是对自身审美的提高。没有好的审美为铺垫,其它的都是在做无用。感受生活也是同等重要,只有会生活才能做出优秀的设计,毕竟生活才是设计最根本的出发点。 |
|
|
|
|
问: |
随着设计的日益发展“轻装修?,重装饰”的设计理念也在逐步兴起,您提倡在装修中应该“偷工减料”,但是这样的做法能不能被大多数国人接受呢?忽视硬装会不会给设计的最终效果造成影响
|
|
|
答: |
很多设计师提到设计,就无可厚非的想到一定要有一个背景墙,沙发背景、电视背景。“背景”似乎已经成了设计的一个套路,这一直都是行业的一个顽症。实际上无论工艺和材料的生产水平有多高,我们都不能预测每种装修材料所释放的甲醛含量,我们设计师唯一能做的就是从物理上控制用料,减少胶水、夹板、放射性石材的用量。随着“轻装修,重装饰”环保理念的兴起,很多人在观念上也已经接受了这种装修方式。在视觉和美感的营造上,“软装”拥有更大的选择范围和发挥空间,只要通过灵活巧妙的搭配和布置,设计的最终效果反而会比“以硬装为出发点的设计”更加出彩。 |
|
|
|
|
问: |
特质、创意是设计人的生命,作为在这个行业拥有丰富经验的您来说,您觉得应该如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特质? |
|
|
答: |
首先是要去经历,在经历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是不能放弃。要坚持,不断学习成长,不断构思,实践,感知,总结经验和教训,久而久之自然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质。其实设计就是一个坚持、摸索及实践的过程,时间长了,经历的多了,自然就懂得客户需要什么,懂得怎样用自己的设计去表达客户所需要的东西。 |
|
|
|
|
问: |
设计与施工是否分开,一直是装修设计业探讨的热点话题,请问对此,您有着怎样的见解? |
|
|
答: |
不能,我个人认为设计和施工是密不可分的。我在日常工作中即使不能时时关注工地的进展也会在关键的几个节点处理设计的必要问题。比如配色、材质、结构等都是需要设计的专业处理。另外我个人很喜欢有一些临场的发挥,这是一种超越4维的直观感受,又是当前的空间和人沟通所产生出来的灵感,这让我觉得更真实 |
|
|